语文句子排序题的解题技巧-集锦77句
1、建议用相关联系法来计算,譬如5句话,5分,只要上下句联系对一处就给一分,这样有利于激励小学生去找语句间的相关性的。
2、此外,注意阅读理解题中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准确地排序句子。
3、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4、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5、根据首尾句子的逻辑顺序确定句子之间的排列顺序。
6、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7、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8、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9、以下是我的回答,语文排序题技巧:
10、掌握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准确地排序句子,提高解题效率。
11、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12、有些复杂的文段用上述某种方法不能解答时,可综合运用上面的几种方法。运用综合法,还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准确地排列句子顺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13、解析:根据首尾词语法:(4)句“促进”;发展”,(5)句开头“随着;发展”紧承上句,(5)句句末“产生了文字”,(6)句开头“有了文字”紧承上句,据此(4)(5)(6)应排在一起。根据话题法:(2)(3)是同一话题,围绕“语言”说明,(3)句回答“语言是什么”,(2)句回答“语言怎么样”,故应先(3)后(2),一般总是先设置问题,再说明或议论问题,所以应按(3)(2)(4)(5)(6)排列。由(4)(5)(6)三句可知,语言经历了一个先口头语言后书面语言的过程,时间顺序明显,所以(1)句是对(4)(5)(6)句的小结,应放在最后。故答案为(3)(2)(4)(5)(6)(1)。
14、二.顺序法
15、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6、语序排列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连贯能力。快速准确地解答语序排列题,其方法有六种:
17、有些文段的句子,上句句尾与下句句首有相同词语相互连接,像铁链一样相互承接下来,据此可给句子排序。还可以通过找上下句的关联词语、指示代词、序数词等语言标志,并以此作为连接上下句的语言链,就可以正确排列语序。例如:(1)“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2)混沌初开,人猿相揖别,人类自从有了语言,标志着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而进入了文明、开化的时代。(3)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文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4)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5)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的叫“语”,写在纸上的叫“文”。
18、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结合特定语境,根据句子成分和逻辑顺序进行分析。
19、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
20、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21、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22、同时,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和句子结构的知识也是解题的关键。
23、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4、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25、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
26、议论性语段的论证结构有: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并列式、层递式、对照式等(说明性文段也有这些结构特点)。排列语序时,可依其结构规律进行。例如:
27、六.综合法
28、四.首尾词语法
29、小学六年级语文排序题解题技巧。抓关键词,抓连接词,抓承上启下的语句。确定开头和结尾。所以做题时要把一些关键的词给圈出来。所有排好序以后。再读一遍。看看有没有排错。这种排序题通过一些练习。可以逐步掌握。我们做语文题的时候要想办法。要多思考。
30、一个语段,一般有个中心话题,或写人、或绘景、或叙事、或状物、或述知、或论理。而这个中心话题在语段里,不可能没有其意义规律。因此,可以找出这个中心话题,发现其意义规律,从而正确排列语序。例如:
31、解析:按时间先后变化,应是:朦胧→微明→露出阳光;按“我”的活动先后,应是:起来看→来到休息室;按船的航行,应是:停泊→启碇→进入瞿塘峡。运用线索法,轻易排出语序为(2)(1)(4)(3)(5)(6)。
32、解析:观察语段,用结构法解此题,(2)和(7)为首尾句,结构明显是总分总式。分析余下五句,(1)(3)一组,谈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先(1)后(3);(4)(6)一组,谈论据可靠与否对论点的影响,先正后反,即先(4)后(6),且应先(1)(3)后(4)(6);(5)有“一致”一词紧承(3)。可见,答案为(2)(1)(3)(5)(4)(6)(7)。
33、最后,进行验证和修改,检查排列后的句子是否流畅通顺,是否符合语言逻辑。通过不断练习,可以提高自己的排句子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34、答:七年级语文句子的排序解题技巧如下:
35、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36、第一句的结尾词是第二句的开头词
37、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38、(1)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互相促进,是人类有效的交际工具。(2)语言表达思维,是思维的直接显示,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3)语言是人们发音器官发出的语音和一定意义的结合体。(4)人类有了语言,就用来交流经验和知识,协调生活和劳动,增强了人类和自然斗争的能力,促进了历史的发展。(5)随着人类思维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一套符号来记录语言,这样就产生了文字。(6)有了文字,就有了书面语言,人们就能更好地把经验和知识记录下来,传之后代。
39、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40、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41、句子排序题答题的关键是找出句子排序的规律,有的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如一年四季或一天的时间;有的是按动作先后顺序写的…。另外先找出第一句也很关键。对一些表示顺序的词多关注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排序,如“先”,“然后”,“再”,“接着”等等
42、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43、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44、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45、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46、接着,可以尝试多种排列组合,找出最合理的顺序。在排列过程中,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整个句子排列后能够合乎逻辑。
47、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48、找出每组句子中起始句的序号,起始句的特点是可作为主语或判断的对象。
49、说明性文段一般有明确的说明顺序;其顺序有时间、空间、程序等,可依此顺序重新排列打乱了的一组句子。例如:
50、解析:运用顺序法,按时间顺序排列应是:(4)(1)(5)(3)(2)。
51、④倍数:一倍、十倍、百倍
5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53、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54、然后,根据句子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连接词或者标点符号。
5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56、五.话题法
57、②序数:第一、第二、第三
58、掌握句子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根据句子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3.注意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连贯性初一句子排序题是一种考察学生对于句子组织和逻辑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的题型。
59、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60、三.结构法
61、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62、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63、小孩都是先部分再整体,部分给分,能激励一大片,不给分,会打击一大片,而且也能体现能力的差异性(毕竟是小学生嘛!绝对不能全扣)
64、(1)1677年,我国茶花由英国医生甘宁引种,开始传播到欧洲。(2)于是,我国茶花成了世界性的名花。(3)经过长期的人工栽培,出现了大量的新品种。(4)茶花原产于我国,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朝,就有种植茶花的记载了。(5)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英人傅礼士又从云南采集茶花回国,尔后又被移植到美国。
65、除了掌握句子排序题的解题技巧,还可以通过多做练习题来提高解题能力。
66、(1)论点需要论据来证明。(2)论点和论据是什么关系呢?(3)论点是为论据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4)论据真实可靠,论点就令人信服。(5)如果不一致,论据就成为文章的累赘,阻塞文章的思路。(6)论据靠不住,论点就成了“空中楼阁”。(7)可见,二者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67、(1)科学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思维的发展史。(2)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正是思维提供了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从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4)这种周而复始的螺旋式的前进,使人类的思维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历程。
68、记叙性文段一般有明确的线索。线索可从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换、事件的发展、人物的变迁、情感的波动等方面去寻找。一段打乱了顺序的句子,只要理清其线索,重新理顺就不难了。例如:(1)“江津号”停泊时,天已微明。(2)朦胧中听见广播说,到了奉节。(3)启碇续行,我来到休息室里。(4)起来看了一下,峰峦刚刚从黑夜里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5)只见前边四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狭的江面,船已进入瞿塘峡了。(6)江随壁转,前面天空上露出一片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其余各处还是云海茫茫。
69、填序号排句子是一种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练习,也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技巧之一。首先,要认真阅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
70、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71、解析:用首尾词语法解:(1)有“语文”与(5)首尾相称,(5)有“语言”与(2)相承,顺序为(2)(5)(1),而(4)(3)还有“语文”与(1)相承,当跟在(2)(5)(1)后面,据此排为(2)(5)(1)(4)(3)。
72、解析:本语段的中心话题是谈科学与思维的关系,于是知道(1)句是首句,余下几句的意义规律是按“科学与思维的辩证关系”来排列,所以,应是(1)(3)(2)(4)。
73、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74、找出每组句子中话题句子的序号,再将话题句子中的关联词或暗示性词语圈起来。话题句子一般是起始句、总结句或过渡句。
75、一.线索法
76、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77、句子通常有主谓宾,主系表结构,名词作主语,宾语,表语;动词系动词作谓语;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时间,地点等作状语,通常修饰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