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村居的好词好句52句
1、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宋代·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2、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宋代·翁卷《乡村四月》
3、美丽的乡村,绿油油的庄稼随风飘来飘去,山青水秀,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鸟儿在树林中叽叽喳喳飞来飞去,牛、羊在田间吃着青草。
4、拂:轻轻擦过
5、绿意盎然的田野,炊烟袅袅的民居,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6、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二、作者:
7、静谧的乡村,远离喧嚣,仿佛是世外桃源。
8、乡村的生活节奏慢而宁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9、细叶: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似:好像
10、好词:碧玉:绿色的软玉一树:满树万条:泛指柳条多
11、高鼎村居的名句是: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代·陆游《游山西村》
13、译文:柳树长满新叶,看上去好像是用碧玉装扮的一样,柳条从树上垂下好像绿色丝带。
14、乡村,有着朴素之美,景物之美,勤劳之美和寂静之美。我爱美丽淳朴的乡村。
15、乡村的夜晚,星星点点,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16、绿丝绦:绿色丝带
17、乡村的人们,朴实善良,热情好客。
18、乡村的风景如画,让人心旷神怡。
19、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0、春烟:春天的雾气
21、清晨的乡村,阳光洒满田野,鸟儿欢快地歌唱。
22、好词:二月天:春天
23、“村居”中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4、《村居》(清)高鼎村居:在乡村居住(此诗就是诗人在乡村居住时看到的景色)
25、好句:乡村,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乡村,也是粮食的故乡;乡村,更是农民伯伯丰收时,绽开笑容的地方。
26、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7、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出春天到来时,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青草生长,黄莺飞翔,杨柳拂堤,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宁静。同时,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情。通过这些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让读者在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28、《村居》是由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29、那些曲折的小路、繁星点点的夜空和蝉鸣鸟叫,构成了乡村的美丽与宁静。
30、乡村的田野和山峦,勾勒出一幅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31、《咏柳》(唐)贺知章
32、译文: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剪出来的。
33、译文:孩童放学早早回家,忙着借这轻柔的春风放风筝。
34、高鼎(1821~1861),字象一、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后期诗人。高鼎生活在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其人无甚事迹,有关他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而他的《村居》诗却使他名传后世。著有《村居》、《拙吾诗稿》等。
35、译文:早春二月,绿草生长,黄莺飞舞,春风中柳条轻拂堤岸,杨柳仿佛在春天的雾气里醉的直摇。
3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7、淡蓝色的袅袅炊烟飘荡在蜀西黄昏的村庄,小屋里一定有美味的乡间菜肴。这蓝悠悠的炊烟从屋梢缓缓升起是催促在田地里劳作的人们回家的诗意符号。
38、清晨的乡村弥漫着清新的气息,让人感到宁静和安详。
39、全诗如下:
40、好词:瓜棚豆架、房前屋后、鸡鸭成群、土肥水美、房屋错落、禾苗茁壮、长势喜人、荒村野店
41、一片片绿油油的田野,像一张张绿色的地毯铺在大地上,展示了乡村的生机与活力。山脚下的小村庄,飘着一缕缕炊烟,显得格外温馨而宁静。
42、农村里,金黄的麦田广袤无垠,交错的小路蜿蜒伸向远方,构成了美丽的田园画卷。
4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4、乡村的风景如诗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45、乡村的小路上,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46、”写出了早春二月乡村田野的迷人景色,“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47、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代·高鼎《村居》
48、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闲适,还是“牧童引歌谣,自在乐无边”的朴实无华,乡村的美景总是令人向往。那里的人们用诚挚的热情、朴实的笑容,和那独特的乡村风情,诠释着生活的美好与和谐。
49、小跑到田边的小道上,田野里的美景便涌入眼前。田野里盛开着一朵朵菜花,五颜六色,五彩斑斓,像是许多彩色的小精灵。
50、乡村的田野和村庄,让人感到浓郁的乡土气息。
51、乡村的淳朴和宁静仿佛能净化人的心灵,让人不再感受到城市的喧嚣和疲惫。
52、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宋代·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