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好句子欣赏【好句摘抄26句】
1、“‘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的正好。”
2、第七段中用“都市闲人”代表故都人,是因为他们的形象更有地方特点,而且作者觉得与他们更亲近,表现出作者的平民意识,也暗含着作者希望能像“都市闲人”那样过无忧无虑生活的意味。
3、北国的秋特点是清、静、悲凉。南国的秋特点是来得慢、润、清淡。(这是文章原句的概括)对比,将南国秋与北国秋做对比,突出和反衬北国之秋,突出对北国之秋的眷恋、热爱。2、秋院、秋槐、秋蝉、秋雨、
4、【赏析】以名花和美酒喻“秋”不过是大自然一种季节更替。秋是开放在原野的野花,花的色香味展示无遗;秋是北方白干,烈辣十足。要想饱尝这野花白酒似的秋,必须处于一种“全开全醉”的状态,这样才能领略真正的秋。
5、②内容上:用两个具体的数字和零头,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赞美和眷恋,流露出作者深沉的忧思和孤独之感。赏析题在答题时我们一般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6、第七段及其后的对话描写的是秋雨话凉的场景,表现了北方人浓浓的人情味。
7、《故都的秋》是我国著名散文家、革命烈士郁达夫的作品。全篇文章中多处出现这个“秋”字,描写了他从杭州去往北平途中看到的秋天的景物。既写出了故都的凄凉、悲切,突出作者心情郁闷;也写出了新地秋天的葱郁,灿烂;表现作者向往新生活的思想。
8、“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9、用对比的手法再次总结写出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秋浓。
10、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
11、本文直接描写景物的语句不多,但都是极其精彩的,而且饱含作者的深情。试举几例:
12、故都的秋》蕴含深沉的故都之恋、故国之爱,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中国现代著名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将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这情是故乡情、爱国情,这落寞之秋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写照,是对国运衰微的喟叹。
13、①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14、“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
15、【赏析】从内容上看,由“阵”而“层”,写出了秋雨的量小。“层”字在表现秋雨的形象性方面是“阵”所没有的。“一阵秋雨一阵凉”的平仄是“平仄平仄平仄平”,“一层秋雨一层凉”的平仄是“仄平平仄仄平平”,后者更符合近体诗的平仄规律,所以韵律更好。
16、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17、《故都的秋》12段赏析题可这样答:
18、联系当时国家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作者为了保住祖国美好的东西,“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不仅抒发了赞美、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也表现出了深沉的爱国之情.
19、一内容,内容在表达时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二手法,主要指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三效果。这样答题才会较为全面。
20、这里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景物写得非常细致,如“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也写了观景、赏景的心态、动作,如“细数”“静对”,透露出悠闲、惬意。总起来说,表现了作者热爱故都之秋的情怀。
21、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22、……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23、这里写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花铺满地,写视觉形象;脚踏花地,是触觉感受。写触觉,给读者以逼真的感受。这里寂静无人,斯人独徘徊,无人可与交流,便只有与自然相交融。揣摩作者的心境,大约是欣喜的,又是寂寞的。
24、【赏析】这句是写场景。雨后,夕阳即将西下,石桥投下了歪斜的影子,桥头的树底立着一个(或几个)咬着烟管的都市闲人。句子通过“斜桥影”给我们暗示了夕阳的存在,夕阳增添了秋天清冷和悲凉。
25、《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败退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
26、这里的写景不拖泥带水,一句一景,写出了北国清秋之雨忽来忽去的情景。云的景象、雨的阵势,写得活灵活现,说明作者观景非常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