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蒹葭全文赏析【优选80句】
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
2、涘(sì):水边。
3、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来到一条长着芦苇的大河边,访寻他心爱的人,而那人却使人感到行踪不定、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找呀找呀,从“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午前,在长着芦苇的秋水边奔波,徘徊了好几个小时,通过这种访求过程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写出了他的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诗中描绘的那条阻隔于诗人与伊人之间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又显然别有含意,如果仅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达彼岸,见到伊人,何况诗人的追求又是那样的执着和热烈。因此我认为这条秋水实际上象征着一种社会的阻力。正是这种阻力,才把牛郎和织女阻隔在银河的两岸,使他们“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宛:宛然,好像。
5、诗经里的《蒹葭》原文如下:
6、从:追寻。
7、《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
8、沚(zhǐ):水中的沙滩。
9、晞(xī):干。
10、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11、苍苍:茂盛的样子。
12、河边芦苇密又繁,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13、《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14、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15、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1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7、蒹葭就是芦苇,寓意一是离爱情最近的草,比玫瑰平易。寓意二是此草却更繁琐.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寓意三是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
18、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19、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0、《蒹葭》全文:
21、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22、此外,本诗在结构上重复叠句。全诗共三章,句式相同,字数相等,只是在少数地方选用了近义词或同义词,如“萋萋”、“采采”分别放在“苍苍”的位置上,用“未晞”、“未已”去分别取代“为霜”,这样既做到了一唱三叹,使诗人的感情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又使诗作行文富有变化而无重复呆滞之感。
23、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
24、【译文】
25、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6、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7、文章注释选自《诗经·秦风》。蒹葭(jiānjiā):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为:凝结成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伊人:那个人。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溯洄(sù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从,追,追求。阻:险阻,难走。溯游:顺流而涉。游,通“流”,指直流。宛:仿佛。萋萋:茂盛的样子,文中指芦苇长的茂盛。人教版为“萋萋”,苏教版为“凄凄”。晞(xī):晒干。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处,指岸边。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采采:茂盛的样子。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涘(sì):水边。右:迂回曲折。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28、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29、《诗经·秦风·蒹葭》中提到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指的是在水边思念故人,而伊人指的是心爱的人,比喻关系较好的朋友和爱人都是可以的。
30、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31、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3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3、青青的芦苇生长在水边,白色露水凝结为霜。心心念念的那个人啊,在水的另一边。沿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34、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35、蒹葭:特定生长周期的荻与芦。蒹:没长穗的荻。葭:初生的芦苇。古人说的蒹葭,就是现在人说的芦苇。
36、苦苦追求的那个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37、【名称】《国风·秦风·蒹葭》 【年代】先秦 【作者】无名氏 【体裁】诗歌 【出处】《诗经》
38、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39、《秦风·蒹葭》全诗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写作者在一个深秋早晨,在水畔旁追寻自己的心上人。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表明离情别绪。第二章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情感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第三章描绘出一位痴情者的心理状态,描绘出他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40、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41、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42、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43、沿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陡峭。逆着河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44、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45、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46、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47、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48、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4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50、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51、为:凝结成。
52、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53、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54、扩展资料:
55、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56、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57、坻(chí):水中的沙滩
58、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59、《蒹葭》译文:
60、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61、《蒹葭》是十五风中的一篇,可谓“风”类诗的代表,读它《诗经》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可见一斑。
62、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63、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4、一方:那一边。
65、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66、逆着河流寻找她,仿佛伫立在河中央。茂盛浓密的芦苇生长在水边,白色露水还没干。魂牵梦萦的那个人啊,在水的那岸。
67、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68、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不得的心情。全诗回旋三迭,往复歌咏,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对于“伊人”,诗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从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复其间,希望能与“伊人”一遇。用“蒹葭”起兴,引出对“伊人”的寻求自然顺理成章之。尽管诗人满腔热情地去“溯洄”、“溯游”,不畏“道阻且长”、“且跻”、“且右”,结果却是可望而不可即。诗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见所产生的空虚和怅惘之情是难以言喻的,而且用萧瑟清秋的景象来衬托,诗人的这种情感就显得更为突出,更为浓郁。正是缘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清寥空灵的深秋之景与怅惘迷茫的怀人之思浑然无间,构成了全诗的艺术境界,给人以一种真切自然而又朦胧迷离的美感。
69、苍苍:鲜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70、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71、阻:险阻,(道路)难走。
72、《蒹葭》选自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这首诗最早认为是在讽刺秦襄公不尊周礼的行为,但现在更多的解读是把它当作一首情诗。
73、右:迂回曲折。
74、扩展内容
7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76、《蒹葭》通过芦苇、霜、露等各种景象为人们营造出一种非常朦胧的感觉,从而表达出内心对于无法追求到喜欢人的一种失落与无奈之情。
77、《蒹葭》全文为:
78、全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渲染了深秋凄凉的气氛,读者触及隐藏在描写对象后面的东西,就感到这首诗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诗人拿来单纯地歌咏,其中更蕴育着某些象征的意味。表现了主人公追求爱情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79、【赏析】
80、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