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修心感悟人生句子-推荐109句

2024-07-02 05:40:37

1、我是纯然无有造作,是裸露的喜悦,是自由的解脱,是明澈的当下,是轻柔的安详;美好不足以描述我的灿烂,伟大不足以评价我的质朴。本觉是如此直观,众生见闻觉知就是我,可是众生因所想所见所知,就是见不到我,只因为被众生所见,污染了我的单纯;本觉亘古自然,随处皆是祂的身影,可众生就是无法认识,只因头脑的思虑,蒙蔽了心灵的眼睛。

2、活着就是一种修行,修行就是修心。

3、修行就是改毛病、改习气,按照圣贤的教导把自己对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做法、行为修正过来就是修行。

4、在实践中,修心就是通过思维、学习和静心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心灵层面,使自己更富有内涵和修养。而养德则是通过行为修养,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品德和责任感。这种修养是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练习,实践并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总的来说,修心养德的实践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培养出更强的内在能量,从而更好地面对人生的风雨和机遇。

5、本觉未曾离舍众生,众生离舍自我,心无所得即是本觉。看到世界的眼睛,不因所看改变了能看功能;分辨善恶的意识,不因善恶改变了分辨功能;储存对错真假概念的记忆,不因真假概念,停止思维运行;感受悲伤或者喜悦的心,不因体验觉受,而改变能体验的觉知;心见上帝也见魔鬼,见性不因上帝而高贵,不因魔鬼而卑微,心灵所见一切,不过是心灵能见之性在波动;我以你的心呈现世界,世界熄灭于心,妙明轻安,那就是我,随净则净,随染则染,于十法界处处呈现,却在一切名相中,落落清净。

6、要修行就要发心行善积德善,值得赞扬!

7、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向内寻求定力,一个人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8、作者:谢安朔

9、然后,就是积功累德,多做利众生的事,按照老子道德经中的一些内容先人后己。

10、生活是平凡的叠影,生命是平淡的传奇。我们走在自己的心路上,一切喜怒哀乐都是根植于路边的风景。

11、《修心三不》:控制好自己,驾奴好情绪;不被情绪所奴役

12、只要能够不断反省自己,总结自己,克制和约束自己不良心态和行为,就是真修行人!

13、修身者,智之符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身安不如心安,心宽强如屋宽。

14、笫一,艰难处修心

15、以众生生灭因果,呈现我的迷惑;以世界众生诸相,呈现我的生命;以诸法真理,呈现寻找我的道路;以万物自然,呈现我的流浪;以微尘佛土,呈现我的烦恼;以众生自我,呈现我的煎熬。

16、非恬淡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至远。

17、正所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豁达是一种修养,也是衡量一个人层次高低的标准。

18、你忘记了原始的面目,磕磕绊绊,满心艰苦行走在妄想的旅途,因为无明贪爱,所现孤独无助的身心,心灵爱欲取舍,造就了生死梦境,塑造着灾难烦恼,离开束缚心灵的贪婪习气,就会见到我,我就是你原始的模样。

19、如今很多人都常处于一种浮躁、茫然的状态,做事经常感觉心烦意乱,缺乏耐心,工作效率低下。这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20、修行道路在心地,仔细甄别心性真伪,破除我执傲慢,清净身心贪欲,你的成就,即展现我的清醒,那无染无挂,纯然无有造作的本初,那就是我拥抱你,你融于我,始觉拥抱原始本觉,我与你一体,从未分离。

21、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22、修行就是修心,心若变则态度变;态度变则人生变。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就是生活快乐永恒不变的修心法则,也是社交往来,职场生存,家庭生活的简单平凡的处事法宝。

23、我是如此简单,简单到无法以思维去分析;我的展现如此单纯,单纯到情绪无法染着;真理就在幻垢身心,于妄念习气中,清净随顺;佛性就在自我之迷惑,于欲望贪婪中,清醒明澈;没有思维理性可以通向我,只因意识即迷失的本觉;没有行为可以还原我,只因心识分别即造作我的妄想;没有经验可以描述我,只因体验是束缚我的镣铐;一切都是本觉所为,本觉依繁乱呈现生生不息,在生命造作中,性空无挂。

24、比方说,你如果以太上老君为崇拜的目标,就学习太上老君的道德经,掌握经文的主旨好好地做人,还应学习太上感应篇,学习怎样做善道!每日一善,每年就365善,坚持三年,1095善,即可功德无量,如能坚持一辈子就会功德圆满,非仙即神,成就非凡!

25、它不仅能够为个人提供精神上的安慰和自我满足,更能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和价值。

26、本觉以一切展现,随顺因缘生灭,却远离生灭,随顺万物更迭,众生所见诸行无常,就见到了我;我伴随众生生死轮回,随日月星辰更替,随天地自然变化,众生见到诸法无我,就见到了我;我在众生心里,身里,意里,意识挂不住的单纯觉醒,那就是我,我渗透众生细微觉知,在妄念瞬息生灭中,刹那间如如不动,体验融化于安详,安详熄灭了体验,当体验脱落,无生即觉照,如如圆满倒影着我,众生思维万法性空,熄灭妄念,性空无住,那就是我。

27、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28、世界非世界,因众生辨认我,迷失自性而幻现世界;众生非众生,因妄起空华,幻现梦影而心;心对梦影的攀缘,所现我的错觉,错觉即众生,无明乃世界,我随因缘轮转,于身心世界中无挂,无来无去是名当下。

29、开放你的心灵,不再用理性观念的闸门,阻碍心灵觉照,生命之路,原本坦荡,犹如晴空无有杂染,犹如月光未曾染色,因你的思维造作,给生命加以命运的起伏,在空旷的平原树立起高山屏障,一丝疑虑,即是一道深谷;一丝贪着,就是一座高山;一念仇恨,就是狼虫虎豹;一丝爱欲,就是沼泽湖泊。

30、世间上,人与人之间,夫妻相处要豁达;朋友交谊要豁达;主管对待属下要豁达。除此之外,在事业上,写文章的人要豁达,才能写出胸怀宇宙大地的涵养;为政者要豁达,才能不计私利,顾全大局;为人师者要豁达,才能倾囊相授,哺育英才。

31、过去与未来,众生与诸佛,皆名当下,而当下只是一念分别,世界于一念呈现,随一念清净,世界清净;随一念寂灭,那无始劫梦境苏醒,轮回与涅槃,皆是圆满,烦恼与觉醒,平等无二,众生界即佛界,众生心即佛心,过去与未来,即是当下,而离于言说的当下,性寂如来。

32、在生灭中观察生灭的,就是清醒;清醒熄灭对生灭的观察,就是觉悟;见与所见,无二无别,清醒与迷茫,无二无别,众生与诸佛,无二无别,生灭与永恒,无二无别,真实与虚妄,无二无别,烦恼与菩提,无二无别,天堂与地狱,无二无别,轮回与涅槃,无二无别;觉与所觉,本来性空,见诸相非相,就见到了我;你的烦恼,就是我的妙觉。

33、王阳明说:“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面对的环境越是糟糕,越要守住内心,境转心不转,这是炼心之道。

34、这里关键要从“修行”这二学进行理解和领悟,特别是行。老孑说我说的都很好懂,也容易做到,但真正做到就不易了,真正能坚持做到的不多。这说明修道者关键是“行”,就是做到,而且是一而贯之做到就不易了。这说明老子说的做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说明行的重要,修道,不像世人,你懂了、明白了、认识上去了,就行了。可是修道者不行,必须要做到,才能得到。所以古人叫修行,突出行的重要。因此说能够按老子说的做到位是致关重要的,也是检验信道是否心诚的关键所在,更是能否得道的决定因素。所以古人叫修行,突出做到。

35、意识因心性的紧张所呈现,情绪因焦虑的攀缘所呈现,觉知因心灵不确定之疑虑所呈现,自我因迷失的恐惧,紧缩感而呈现;所有的体验本质皆是苦难,众生即是诸种苦患所呈现业果,迷失了本性沉沦习气煎熬,因为你迷失了原始本来,因为恐惧从而攀缘,为了证明幻心从而取舍幻境,犹如不会游泳的人掉入大海,拼命挣扎想要抓住救命的稻草,迷失在无明梦境之中的你,却因为想要证实存在的真实,而迷失了原来的面目,你是迷失的我,我是觉醒的你,你是我在梦境中的寻找,寻找停息,那远离疑虑,无需寻找的即是我。

36、《修心三不》:懂知足,做真正的我

37、修心可以通过冥想、禅修、读书等方式实现,不断锤炼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使自己具备更高的人生境界和人格魅力;养德则需要我们牢记社会道德规范和个人责任,遵守道德规范,自觉做好自身的角色,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只有不断修心养德,我们才能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价值,实现自我升华,成为一个真正有爱心、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38、月光皎洁普照山河大地,寂寥苍穹悠远深沉,虚空中明澈清晰的声音,犹如深谷钟声,于心底荡漾升起:

39、道家古仙修道都是在家,有家室,佛家密宗也有在家有家室的大修行人。因为他们没有深入了解功法,走上出家这条路。

40、迷即你,觉是我,迷幻消散,觉性本空,空中无色,即是圆照;因妄想彰显出你与世界,自我即是灵魂之镣铐,你阻隔了我的纯然,妄想塑造我的恐惧成为你,你在我的梦境中流浪生死,当你彻底抛弃所有自我获得,从觉知体验中苏醒了心灵,从意识思维中解脱了觉性,见无所见,觉无所觉,生灭寂灭,你就是我,而我却从未来去,空性无可证得,见性无挂即是空;觉性不可攀缘,妄念熄灭即是觉。心无所得,心不可得,远离颠倒梦想,是你原始的样子,那是我最初的倒影。

41、笫四,独处时守心

42、做该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该做的事是愚痴。

43、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长期的修身修心修行的过程。

44、你成功时最危险的敌人,是你自己的傲慢心。

45、第三,遇事时宽心

46、具体修行的方式方法很多。古人云即知即行,陶行知却更注重实践。我赞同王阳明的观点,知行合一,知行一体,知就是行,行就是知!

47、当佛教徒念经,口诵诸佛的名号,你要知道,他们所念的佛,那就是我;当上帝教祈祷天主,虔诚忏悔,你要知道,心灵所祈祷的圣灵,那就是我;当外道行者,拜火拜月,祈求神明加持,赞叹造物主的伟大,你要知道,神迹之光,那就是我;老子称我为道,佛陀说我是性,外道尊我为上梵,众生追寻我为真理,依众生不同的认识,所现认识我的不同众生,众生与我,却是一体同心,认识我就有了你,熄灭你心就是我,在众生分辨中,我无取无舍,无垢无净,无生无灭,未曾远离。

48、古人认为独处可以“神不浊”、默坐可以“心不浊”。一个人在自己独处的时候,要守住自己内心的清明。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守住内心的准则,守住人生的底线。

49、世界是心灵与心影在对话,心是我,影是你,你是我的呼吸,我是你的自性;大喜悦自深沉的舒缓中释放,自我辨认的紧缩在舒缓中消融,当广袤无限的喜悦淹没了意识,觉性清澈的光芒,于无作意中朗然圆明,安详融化了体验安详的觉受,无挂即不动;无杂是觉照,挂不住所照之身心,思虑熄灭故不可思议;实相中没有描述,身心熄灭故不可说;随顺清净,无所住而生其心,心无所挂即我的周遍;因为有你,故而有我,心心可得,你就是轮回;明心见性,离幻即觉,不可说,无所得,随缘不动,那是我极乐之自由,心与影相合,烦恼与清净融合,真理与虚妄熄灭,自我与世界寂灭,见与所见寂灭,觉与所觉寂灭,寂灭现前,那就是我。

50、天作被,地作床,天地之中,日日夜夜都是修练,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你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莫在灵山塔外修。

5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52、第二,静时养心

53、做为一个修行人就现实人生而言,并非一定要出家。

54、原本无你,原本无我,你是我的幻觉,我是你的本觉,我因你所现真理佛土,你消散了,我就融化在你的心底,心消散了,你我原本一体,于因缘聚合中,远离生灭之挂碍;无智亦无得,无所得故,你与我,皆因梦境所现,梦境本自清净涅槃。

55、如果,你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你上天入地都可以。你不明白如来藏的道理,纵然行了无量的善,也是魔业,知道吗?

56、《散尽家财,一心行善》如何成为一个修行人,唯有散尽家财,一心行善才能真真正做到一个修行人。其余都是口是心非六根未断的伪君子。什么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者非是依靠吃素念佛,背颂几页经文而能达到,修行者最好的模范是印光大法师即莲宗十三祖。除了必身散尽钱财专研佛学外,还是把自己的一切投身到慈善事业中去。救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之人,別无二选。

57、世界倒映着本觉,本觉随倒影而圆觉,烦恼即是菩提,菩提相伴烦恼,而性寂如如;众生即是我,我即是众生,众生体证身心如幻,就在接近我;众生思维诸法性空,就在寻找我;众生体证自心现量,无垢染之心,那是我的身影;众生熄灭思虑情绪,思虑融入自性明寂,离幻即觉,即是我梦醒之时;当下即永恒,我伴随无始劫宇宙成住坏空,缘起性空那就是我;我安住虚空无量众生心灵,于刹那妄想中熠熠生辉,众生依身心幻业,折射我的性质,呈现命运起伏,众生依疑虑烦恼,寻找我的道路,幻现八万四千法门。

58、修行关键在于修心!有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然后成为惯性就是性格命运!所以说不如积德,修行可以改命!

59、我是众生原始的本觉,随着生死梦境,清醒地伴随着你们;我是众生的喜怒哀乐,随着妄想起伏,无染觉照那就是我;我是众生见闻觉知,随着你们的心灵觉受,意识分别,所现缘起缘灭,却在生灭中如如不动;一切境界因心灵分别而升起,我在你的所见之中,清净无挂;宇宙倒影着我,因妄想中你辨认了我,现出众生原始的光明;我是你心灵深处,仇恨幸福,爱欲分别的体验源头,当众生沉浸于生命的体验,体验却扰乱自性祥和,体验成为了你,遗失了本初无染纯明,疑虑呈现出光明,觉悟体现出智慧,因分别而现世界,你是我的迷失,我是你的原本,我就沉睡在你的心底。

60、爱,不仅需要苦寻,更需要守侯。

61、爱的最高境界是要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62、建议看看《化性谈》,你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63、道家古仙都是有家室的,佛家在家居士修成正果的也有其人。所以,我认为当今社会无论是学佛修道都不要非要出家。这里我再三强调此事,当我看到有些年青人,甚者还有博士等放弃百万年薪,弃家出走成了和尚,我真为他们感到悲伤。他们真的不知道,什么是修行。

64、我远离形体,以众生万物体现无所不在;我超越生命,以自然宇宙呈现生生不息;我没有居所,以微尘佛刹所现遍际无穷;我远离心识分别,以善恶、垢净、高下、尊卑、美丑、生死,呈现自性平等无二;众生于本觉中流转轮回,因迷失自性之义,而沉沦在心性迷茫,所营造的烦恼苦海;本觉无相,依众生相,呈现佛相;本觉无心,依众生心,呈现清净;本觉无住,依众生因缘生灭,呈现圆满不动;本觉无我,依众生无明烦恼,呈现寂照圆觉。迷失了本觉,烦恼即名众生,众生觉醒了烦恼,烦恼即名菩提。众生明心见性,则身心皆幻,幻本无生,无生即空,空无可得。你与我就是本觉,犹如沧海泛起泡沫,泡沫熄灭,大海岿然不动。

65、若想如实地认识我,就去烦恼中寻找我,烦恼与真理皆是我的身影,寻找真理的心,在烦恼中,看到了烦恼的源头,就是心寻找到心灵自己,在欲望肆虐的满足中,你遗忘了本初的圣洁;在舒缓松坦的心灵中,安详接纳所有的痛苦,不回避也不排斥,紧张在停歇的心中融解,你会觉醒认知的本质是错觉,彻底开放的心灵,全然接纳了当下,不排斥觉受的体验,也不分别妄想之觉察,清醒地接纳所有,安详消散了分辨,不可思议那就是我。

66、没有人生来就懂得如何静心。必须要经受住世事的磨练,根基才更稳固。才能在有事时心能定,无事时心亦静。学会按兵于心不动,就能如静水般从容。

67、一切爱侣亲友,皆是心灵的宿债,犹如海面上,浪花泛起的泡沫,是心中的爱染折射我,成为你眼中的亲友眷属。清净身心,不再被泡沫的喧哗扰乱心智,泡沫散去,大海深沉不动,如虚空般映照身心,空融于无,那就是我。

68、去爱你心中的敌人,要知道,任何敌人,皆是心性中仇恨情绪所幻现,觉知的错愕,显现出爱与恨,仇恨的心投射仇恨的相,犹如海水泛起的波浪,敌人与你的仇恨,原本是一体;爱你的仇敌,就是宽恕你自己,消散了仇恨的浪花,安抚觉知的错愕,宁静平和的情绪,那就是我。

69、扎扎实实的做事,深入细致的践行,才能一步步增长智慧,修得德行。

70、彻底放弃自我,就拥抱了生命的完整,生死长河皆是由你心性展现,释放自我保护的恐惧,舒缓轻柔的心即大爱海洋,爱脱离语言,爱蕴涵真理,爱扫荡邪魔,爱驱逐黑暗,爱是祝福,宽恕,与自律,爱是离舍的根本,是光明的流动,是安泰的喜悦,是极乐的满足,是终结恐惧的神灵,见到内心深处的大爱,你就见到了我,依靠内心离我的奉献,融化自我煎熬的坚冰,纯爱照亮的身心,接纳所有即是我的容颜。

71、修得一颗平常心,无时不是快乐;修得一颗满足心,无处不是幸福。

72、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王阳明讲,“不要着一分意思”,就是要开阔胸怀。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智慧和淡定。

73、六尺巷里曰,“心外无物,强调的是修心致本性。”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贵在修心。一个人唯有内心丰盈坚定,安静澄澈,才能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修好这颗心,才能活好这一生。

74、大隐隐于朝,中隐隐市而不为周围所有的人啊,事啊,所左右的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

75、从容淡定,是一种活法,更是一种境界。面对任何事情,物来则应,去则不留。

76、雨水净化空气,泪水净化心灵。

77、人只有守住自己的良心,上不负天,下不愧地,才能坦坦荡荡面对天地鬼神。守住利益的诱惑,守住自己的内心,才能守住人格与尊严。

78、一般是指对心灵的修炼,通过某种方式让自己的内心改变可以变的坚强,也可以变的美丽。比喻人在军队里生活会变的不怕困难,敢于拼搏。

79、《修心三不》:学会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

80、善于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注重反思工作,经常反思生活,深度反思自己,才能陶冶身心。

81、有时候,错过也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82、该怎么办你说,你没有来吧今天,就是来了也没在我说的时间出来,只能到下午了,发愁啊!不是出岔子就是见不到你们,见到了吗,过了时间的话,来也不能认,这不能开玩笑啊,因为不是单纯的谈恋爱,还有政治在内啊!你要知道你必须亲自来才行啊大,下面人说打小算盘就敢打,你不信这个,我信,真的。

83、实干深践,方能修行修智;重学深悟,必致修身身心。

84、修心养德,汉语词语,意思是净化心灵,修养心性。修行的人通过修口,来达到自己戒掉妄语、让心清净下来的目的。修德,汉语词语,拼音是xiūdé,意思是修养德行、行善积德。

85、修心养德是一个道德伦理的概念,它强调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它的实践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抵御外部生活的压力和诱惑。

86、在王阳明二十四岁的时候,他参加会试又一次落榜。其他考生发现自己没考上就开始嚎啕大哭,只有王阳明面无表情。大家还以为他太过伤心了,便都来安慰他,帮他打开心结。但王阳明却微微一笑说:“你们认为落榜是耻辱,我却认为落榜动心才是最耻辱的。”

87、如何能成为一个修行人?是吧?这是谁想做修行人呢?我跟你们说怎么做吧?修行的人就是心中向佛啦。你得上庙里请一个神相。早晚上香,念佛。日常生活中吃饭的时候。要多吃素食。初一和15不可食肉。平常给神仙上供。也不要供荤食鱼肉和洒,还要做到戒杀。有能力的话就买一些小动物放生。修行的人呀?已经一心向善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要做到善心善行。不杀害小动物与任何精灵,爱惜万物,离庙近的地方。初一或者15,也可到庙中上香。买点儿供品香烛。烧的纸。祈求各方神灵保佑。出家修行的人。不论男女。都不要在外面乱搞男女关系。只有自己家里的一个就行了。就是说的带发在家修行者,到庙中修行的人。自然有师傅跟你说怎么修法?无论在家中和庙中。只要心中向佛一心行善。你就是佛家的弟子了,关于上香。早上五点。和晚上九点上香是最佳时期。都是上完香以后在念佛。跪在佛像前也行。双手合十面朝西方也可以。家里没有神像的就是。盘腿而坐。双手合十面朝西方。闭上眼睛念就是啦,念完又朝西,方拜三拜。真正的出家是要办皈依证的。在家修行者办不办都无所谓。办皈依证有什么好处呢?佛家那哈儿,你已经在上户口啦。出门儿到寺庙旅游,有皈依证可能也不要钱。我的空间有怎么念佛法?谁要是想修行可以进去去看。去找。

88、如何在家修行,首先就是要立志,定一个今世修行的目标。

8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蕴育廉洁,艰辛炼铸圣贤。实以修心,容以养睿。务实扎根叶茂,容得大度宽厚。

90、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普通人就是哭嚎哀鸣,而真正有修养的人能淡定自若,泰然处之。

91、一切最简单的,都是返璞归真的。

92、人生如棋,落子不悔。

93、还有一种解释是修身和修心都是通过某种方式让自身的修养,品德得到提高

94、犹如雨滴回归大海,大海融化于虚空,空融于无,无融于寂灭,当一念清净,我与你消散于当下,世界原本是一场梦境,梦境苏醒,却实无做梦之人,不可说,是世界的本源,世界倒影着不可说,依倒影所现众生与世界,实相却在身心深处,远离思虑言说,当身心世界尽皆融化于心,心只是一念,那就是幻境升起之处,诸法停息之时,宇宙众生皆是你,生命却没有你的痕迹,你就是我,性自真如,寂静涅槃,我与你,只因这一念幻现。

95、放弃繁杂的概念,柔软心灵觉知,你要知道观念与思维,是觉知分别所现意识,阻碍了心性的真实,你所见的一切,是心见到了心灵记忆,过去未来当下,是能见攀缘了幻见;思维的你,仅仅是蒙蔽在心灵上的灰尘,抹去灰尘,生命的实相即会展现;心在记忆中,所现梦境,而不挂梦境,见无所见,见无染见,离见遍见,于见中离分别,那就是我。

96、怎样修行,要树立修行的目标,然后以目标为中心,约束自己的言行,多做有利于目标成功的事情,这样做就是修行!

97、是指对身体的锻炼,让身体变的越来越好,比喻每天坚持跑步,就是一种修身

98、如果以佛祖释迦牟尼佛为崇拜偶像就学习佛法,归依三宝,受持戒律,好好修持一辈子,并广做善业,终极一生,也会功德圆满

99、修心养德是指通过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心灵,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修心体现的是人的内在美好和素质,而养德则强调的是人的外在行为和品德。

100、古人云:“养心贵以静,淡泊宜于性。”一个人只有保持安静,才能放松自己,淡泊从容。

101、王阳明的学生曾请教他:“老师,我在安静时修心,觉得心里还好;可是一遇到事心态便大不相同了,这该怎么办?”王阳明回答他:“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102、悟道是一种违背世俗的思维,简单地说是逆天改命,修行是一种用世俗的规矩来约束自己,既谈约束,就不要说是取真经,如果约束可以取真经,那世间的真经岂不是随处可见。

103、简单来说就是要修行先内关,观照自心,认真反省,断恶修善!一切皆因我,内因是决定性因素!改变自己能当下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目前不能改变的!先从忍辱,不抱怨做起!

104、心若不动,万事从容。万事万物都是人内心的投射,凡事都在人的心里。一个人内心足够强大,无论外界发生什么,都能从容应对。

105、号称“半圣”的曾国藩在担任两广总督期间,有个县令送了他一幅王羲之的字,价值连城,珍贵异常。曾国藩晚上拿出来细细观赏之后,退还给县令,说:“世间尤物,不敢妄取。”曾国藩说:“慎独则心安。”

106、《尚书·君陈》里说“有容,德乃大”,意思是一个人要有宽阔的胸怀,德行才能广大。心胸开阔的人,能容别人所不能容之事。遇到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不是拼命争辩,而是能够安静地听完别人的发言,尊重对方的话语权。

107、心胸狭隘会给人带来无穷祸患,而心胸宽广则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纷争,慰藉心灵。无论是为了个人的身心健康,还是为了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争取到发展的机会,都应以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世。

108、修得一颗平常心,无时不是快乐

109、人生即为修行,一切唯心造!出门拜佛不如孝顺父母长辈,父母即是佛!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用三个动词描写蝴蝶飞舞-集合41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