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写景句子摘抄40句
1、天空中飘浮着柔和的透明的清亮的潮乎乎的空气。
2、开时刻的牵绊,邀阳光作伴,约清风同行,收拾起行囊,咱们去亲近草原吧,去亲近辽阔无边的草原。
3、当大地刚从薄明的晨嫩中苏醒过来的时候,在肃穆的清凉的果树园子里,便飘荡着清朗的笑声。
4、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5、天已近黄昏,太阳慢慢地钻进薄薄的云层,变成了一个红红的圆球。
6、三、虚实结合既有想象又有实景(如眼前花儿争春——想象结果实这一情景)
7、第一自然段写了威尼斯轮船多,小河道多、桥多的特点,以静态描写为主,第二自然段写了威尼斯海水的特点,动静结合,特别描写了自己的感受。
8、落日留下长长的影子,一片血红。天色很快就暗下来了,葡萄色的黄昏,紫色的黄昏。笼罩在柑橘林和狭长的瓜田上;太阳是榨过汁的葡萄紫,夹杂着勃艮第红。
9、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0、苦重而炎热的空气仿佛停滞了;火热的脸愁苦地等候着风,但是风不来。
11、夕阳西下,学校沐浴在余晖的彩霞中,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在校园内漫步,晚风徐徐送来一阵阵花草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更觉夕阳无限好。
12、九、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春雨,,除了用正面描写写了雨细密闪亮,还写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这是侧面写雨)
13、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但是气来。
14、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5、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16、烈日当空,道路两旁,成熟的谷物在热得弯下腰,低着头。
17、一、感官结合调动多种器官(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如第5自然段的情景)
18、本文以空间转移为主体导向,时间的线仅仅是一种陪衬和点缀,好似在暗暗提醒你明媚的白天已经过去,朦胧的夜色开始降临。至于空间的线索则完全是依照着旅游的习惯展开的。走出威尼斯火车站,作者首先为我们勾画出城市的全貌和总体布局,然后领我们进入威尼斯最著名的圣马克方场。它南临大运河,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右首矗立着一座钟楼。紧挨教堂,建在运河边上的是公爷府,这里是威尼斯最热闹的、最华妙庄严的地方。
19、文章采用了风情与游踪双线交叠的手法,时而游踪,时而风物,分散重合,穿插交融,重构出一种和谐的美。
20、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1、七月的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22、写景散文名篇有: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西湖的六月十八夜》;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荷塘月色》;巴金的《日出》;鲁迅的《雪》;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梁实秋的《雅舍》;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写景散文
23、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24、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人的脸、
25、朱自清描写傍晚夕阳的优美语句摘抄
26、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27、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
28、清澈的空气使大地广漠无垠,把它无限地扩展开去。
29、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0、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31、写景散文,或称抒情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32、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散文如同“工笔画”,景物描绘精雕细刻,细腻传神。此言放在《荷塘月色》尤为确切。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基调是朴素的,有一种清新、自然、典雅的美。朱自清先生对剖开来的“月色下的荷塘”与“荷塘上的月色”两部分作进一步的“精耕细作”,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去描写对象的形状、色彩、大小、数量、气味、声音,以及它们的运动变化。
33、二、高低结合从上面的景物写到下面的景物(如《春》中的树上繁花——树中昆虫——树下野花这一情景)
34、《春》(朱自清)
35、《骆驼祥子》(老舍)
36、这样,就把景物表现得非常细腻。
37、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8、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39、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着令人烦躁地叫声,像是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40、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荷塘月色》这篇文章语言的一大特点。经这些修辞手法装饰的语言更具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