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用典故的句子优选汇总46句
1、[解说]这是一首抒发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
2、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4、枳(音只):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
5、末尾二句说虽然途中观赏着景色,但头脑中却在回想着“凫雁满回塘”的“杜陵梦”境,表达了对长安的留恋之情和孤独失意之感。
6、chénqǐdòngzhēngduó
7、铎:大铃。
8、后人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9、[作者简介]温庭筠(音云)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
10、“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诗中的一切动作、场景、情绪都围绕着它而发出,为镜头焦点之所在。首联“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诗人已经起床而后驿站催人登程的铃声才响,从此足可见出诗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态。“悲故乡”三字则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倍加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
11、凫(音符):野鸭。
12、次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这里,诗人用感情的红线穿起了一串名词之珠,为我们构成了一幅别具情彩的早行:雄鸡啼鸣,昂首啄开了新的一页日历,正在此时,一轮残月却仍悬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铺满银霜的店前木板小桥上,已经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见的足迹。
13、《商山早行》白描的句子:
14、唐代诗人、词人。
15、驿墙:驿站的墙壁。
16、槲(音弧):一种落叶乔木。
17、中间四句写景,处处突现一个“早”字。
18、作者:温庭筠(唐代)
19、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0、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1、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22、晨起动征铎,
23、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
24、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25、kèxíngbēigùxiāng
26、商山早行》中纯写景物,不说辛苦愁思,而意味自在其中的句子,如下:
27、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28、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29、意思: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30、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照”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31、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
32、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33、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34、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35、诗人用精练的词语、绘画一样的技法,通过视觉与听觉,动静结合,勾勒出山村清晨的美好景致。
36、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37、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8、“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把几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早行的清冷景,向为传诵的名句。
39、商山早行
40、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41、经过诗人这样一词一景致的层叠皴染,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便跃然纸上了。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净天沙》中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名句,如果追流溯源的话,不能不说其秋景深得温庭筠这幅霜晨之妙趣。次联写鸡啼,状残月,描人迹,绘银霜,有声、有色、有光、有温度,但所突出的重心还是在一个“早”字上,只不过诗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体化罢了。
42、开头两句写早行引起了对故乡遥念。
43、这句说:因而思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44、[注释]1.动征铎(音夺):震动出行的铃铛。
45、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46、客行悲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