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器的拼音怎么写【35句精选】

2024-09-27 05:54:52

祭器的拼音怎么写

1、盛(拼音:shèng,ché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此字本义是把东西放在器皿中,后分化出名词义,特指盛装在祭器中的谷物,由此还引申为整饬、端正,以上意义都读chéng。由本义还引申出盛满、丰盛、众多,并由此引申为兴旺、繁茂、美好,由盛满义引申为极点、顶点,由此进一步引申为很、非常,以上读shèng。

2、应该是越俎代庖,yuèzǔdàipáo

3、瑚,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hú,最早见于秦篆中。“瑚”的基本含义为珊瑚;引申含义为古代盛黍稷的祭器,用以喻人有立朝执政的才能,如瑚琏。

4、我们这里讲究责任制,不该你做的事就犯不着越俎代庖。

5、成语:尝鼎一脔拼音:chángdǐngyīluán简拼:cdyl解释: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比喻根据部分可以推断全部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6、[yuèzǔdàipáo]

7、越俎代庖-拼音:yuèzǔdàipáo

8、《墨子·公孟》:“是犹命人葆,而去亓冠”。

9、彝字在甲骨文及青铜器铭文中以双手被反缚的人牲祭祀祖先神灵之形。后来彝器一名用作商周时期青铜礼器的泛称。参见“青铜礼器”。

10、原意是厨师虽不动手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也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代替厨师去做饭。举行祭祖时主祭的人越过樽俎去代替厨师操办宴席。

11、至两汉时期其字古文丌、亓则多出现于金石碑文之中,如《泰山都尉孔宙碑》:“於亓时雍,抚兹岱方”。

12、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要学生自己能干的事,就不要越俎代庖。

13、秦汉以降,作为其之古文的丌、亓二字的用法则渐少见,已为“其”字替代。倒是作为姓氏用字而更多地出现于魏晋及其后的典籍文献之中。

14、读“qí”,二声。表姓氏。亓,出自复姓丌官氏,为丌官姓所改。丌官,原先是官名。为古代专门掌管笄礼的官(当时,笄与亓相同),笄礼是少年年至十五岁时,在头发上插笄的仪式,作为由少年正式传为成年的象征。因此,古人十分看重这个仪式和官职。

15、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

16、先秦·庄周《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17、xiáhú

18、xiahu

19、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后多比喻越出自己的职责范围,去替别人处理事情。

20、综上所述,亓字源于商周时期之甲骨金文,不可不谓源远也。而作为姓氏用字则晚于秦汉,始于中古时期之魏晋,直至今日。

21、簿[bù,bó]汉语汉字

22、簿公堂中薄的读音bù。

23、组词:盛饭、盛菜、盛放。

24、后比喻超越权限办事或包办代替。

25、对簿公堂中薄的拼音是bu,读音四声

26、他越俎代庖的目的,是想向老板显示自己的工作能力。

27、彝器,汉语词汇。拼音:yíqì释义:“彝”是古代先民用于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它是北宋以来金石学中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以概括青铜器的功用特点。也名“尊彝”。如钟、鼎、樽、罍之类。

28、簿,汉语汉字,读作bù或bó。簿是形声字,从竹,溥(pǔ)声。本义是登记事物的册子。

29、康熙字典《广韵》《正韵》裴古切《集韵》《韵会》伴姥切,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关于诚实的英文写作-摘抄48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